返回

最近小编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了几例因为健身猝死的新闻,原本是增加健康的运动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最重要的还是知识的缺乏。健身是把双刃剑,如果健身过度,我们就会感到恶心,胸闷,气短,心慌,非常疲劳,这时千万不能忽视身体向我们发出停止运动的信号。

1)口渴恶心

运动后感到口渴是正常现象。如喝水多,仍渴而不止,小便过多,这属于异常现象,是运动过度的先兆,应停止运动,同时停止运动,同时应检查胰腺功能。

2)饥饿难耐

激烈运动后,暂不想吃饭,休息后食欲好,是正常现象。如果长时间不想吃饭而且厌食则属异常。应去检查消化功能。运动后食欲增加,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若食量骤增且持续,应去内分泌科检查胰腺分泌功能。

3)头晕目眩

在健身活动中,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都不会出现头晕的感觉。若发生持久或短暂的头晕,是心,脑供血不良的信号,还要注意心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检查。

4)头晕心慌

在一切健身运动活动中或活动后都不应发生头痛感。发生头痛时,应停止运动,侧重于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5)四肢无力

健身活动后没有力气是正常现象,一般在活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应有恢复,如果持续数天不能恢复,则表明脾受损的信号,因为脾主四肢肌肉,如伴有胃胀不适就更应该减少运动。

6)喘息气粗

喘在运动中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运动的不同强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喘,经休息可恢复正常,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如经微活动就喘,且长时间休息还不能恢复,这可能是肺受损的信号,因为肺生气,司呼吸,肺气受损则气粗,肺气虚则喘息无制,侧重呼吸系统检查,诊疗。

7)胸部大汗

运动一般都会出汗,运动如果过度,前胸大汗,同时伴有气短,则可能心脏瘦到损伤的信号,因为汗为心之液,此时应立刻停止运动。

8)肌肉酸痛

刚开始活动的人,长久停止运动而后恢复活动的人或变换新的锻炼内容,都会引起某部位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如果肌肉持续酸痛不已,则要检查肌肉软组织是否受损。

健身吧温馨提示:爱健身爱运动的我们应该懂得怎么更科学、更有效化的去锻炼,而不是一味的蛮干,聪明的人会比笨的人少走很多的弯路。

jss999.com精选阅读

如何防范运动伤痛?


可伸展颈部。背部和腰部的肌肉来避免背部受伤和疼痛。用转动头部和肩膀的方法来避免颈部扭伤。

轻柔地把脚向后拉10秒钟来伸展跟腱。重复做10次。另外选择有鞋帮的鞋子也可避免脚踝受伤。

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抻拉锻炼的肌肉。抻拉时不要做弹振。

膝盖伸直时交替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大腿上的肌肉)可增强膝盖承受力。

带有鞋垫及足弓保护的鞋子可避免肌肉过分不协调。尽可能在木地板或草地上运动,避免在公路或水泥地等硬地上运动。运动前缓慢地做热身运动,激烈运动后一定要做好放松与伸展运动。

直立站立,肩膀向后划圈转动。也可一手抓住椅子,腰部弯曲,使背部和地面平行,另一手划圆25次来抻拉肩膀。

转动且伸展关节,比如脚踝,以增强关节活动的力量。

做完整的热身及放松运动 这对全身皆有益。不要过量运动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向其施加过多的力。

反方向且轻微负重的弯曲可增强上臂的力量。捏橡皮球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健身中出现的危险信号


如今,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进行多样的健身活动,不仅能够维系和增进身体健康,还能放松身心,缓解精神疲劳,实在是大有好处的一件事情。但是运动归运动,在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合理的保护自己,如果在运动时不时的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运动时心率不增:人在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运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则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预示着今后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

2。运动中出现心绞痛:运动时会使心肌负荷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多。特别是一些伴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会使心脏发生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产生心绞痛。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中止运动,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心绞痛一般即可消失。

3。运动中出现头痛:少数心脏病患者在发病时不感到胸部有异常,但在运动时会头痛。多数人只以为自己没有休息好或得了感冒。因此,提醒那些参加运动的朋友,如果在运动中感到头痛,应尽早去医院做检查。

4。运动中出现腹胀痛: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出现腹部胀痛,多因大量出汗丢失水分和盐分所致腹直肌痉挛。发胜腹痛时应平卧休息做腹式呼吸20-30次,同时轻轻按摩腹直肌5分钟左右,即可止痛。在运动中出汗过多时,及时补充盐水200-300毫升是预防的关键。

5。运动时出现腹绞痛:上腹绞痛多见于游泳时水温过低、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过大等的胃痉挛。此时可做上腹部热敷20—30分钟,用手按压内关与足三里穴各3—5分钟,要预防胃痉挛的发生,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忌过饱,忌食豆类及地瓜、土豆等食品,少食冷饮。运动时脐部周围或下腹部钝痛、胀痛,多数是肠痉挛。此时只要停止运动疼痛即可减轻。用手按揉双侧合股穴,每穴5分钟,或用热水敷脐区10-20分钟,亦可止痛。为防止肠痉挛的发生,在运动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忌进食生冷食品。

6。运动时出现肝区痛:在运动时出现肝区胀痛,多发生在长跑或中距离跑时,此刻在背部右侧肝俞按揉5分钟,即能止痛。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方法,不张口呼吸,用鼻呼吸是预防的关键。

7。运动时脾胀痛:在运动时出现脾胀痛,多因运动量过大,静脉血回流缓慢、脾脏充血肿胀所致。出现脾胀痛应停止运动,在背部脊柱左侧胸11-12椎体棘突旁的脾俞、胃俞穴位按揉3-5分钟,片刻即愈。在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是预防的关键。

8。运动时发生昏厥:参加运动时如果精神过度紧张,或久蹲后突然起立,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一过性低血压现象,出现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当场发生昏厥。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适当休息后大多可自行缓解。

9。运动后出现血尿:多见于长时间剧烈运动者。有资料显示,在跑完全程的马拉松运动员中约有15%的人会出现血尿。这是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全身肌肉、关节等处的血液需要量猛增,使供应肾脏的血流量减少,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原本不能通过的红细胞透过血管壁而进入尿液中,便形成了血尿。运动性血尿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的休息即会逐渐消失。如果发现血尿颜色较深,或是持续时间过长,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防发生急性肾炎。

快停止锻炼 运动后出现这七种情况需谨慎


运动是一件好事,我们希望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很多人认为运动越多身体就会越健康,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运动后的误区以及健身运动过度的7个表现。

自我感觉疲劳

运动后身体疲劳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疲劳现象持续2—3天或者更久,就可能是运动过度的结果。这时就需要暂时停止运动,让机体得到充分恢复。

肌肉疼痛

由于乳酸的堆积,运动后肌肉疼痛是正常的,但如果疼痛持续3—4天或更长时间,就要降低运动强度了。严重的话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同时做做按摩、理疗等。

食欲不振

很可能是由于运动量过大,对机体刺激过度,抑制了大脑中的消化中枢造成的,此时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和搭配。

恶心呕吐

如果不是饮食引起的,那多数是由于肌体运动过量,缺氧造成的。锻炼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理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计划,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

头痛头晕

一般做一些剧烈动作时,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这主要与血压变化、血液中氧气含量过低有关。建议体质较差的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口渴

大运动量后产生口渴现象是正常的,但要注意运动前、中、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运动以后,最好饮用一些含盐的饮料或水。

精神压抑

健身的初衷应该是缓解压力,使身心愉悦,但如果运动中出现精神压抑,应该积极自我调节,减小运动量。

各类运动伤痛防范知识


背部和颈部扭伤

可伸展颈部、背部和腰部的肌肉来避免背部受伤和疼痛。用转动头部和肩膀的方法来避免颈部扭伤。

脚扭伤

轻柔地把脚向后拉10秒钟来伸展跟腱。重复做10次。另外选择有鞋帮的鞋子也可避免脚踝受伤。

肌肉拉伤

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抻拉锻炼的肌肉。抻拉时不要做弹振。

膝盖

膝盖伸直时交替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大腿上的肌肉)可增强膝盖承受力。

胫骨疼痛

带有鞋垫及足弓保护的鞋子可避免肌肉过分不协调。尽可能在木地板或草地上运动,避免在公路或水泥地等硬地上运动。运动前缓慢地做热身运动,激烈运动后一定要做好放松与伸展运动。

肩膀疼痛

直立站立,肩膀向后划圈转动。也可一手抓住椅子,腰部弯曲,使背部和地面平行,另一手划圆25次来抻拉肩膀。

扭伤

转动且伸展关节,比如脚踝,以增强关节活动的力量。

应力性骨折

做完整的热身及放松运动,这对全身皆有益。不要过量运动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向其施加过多的力。

网球肘

反方向且轻微负重的弯曲可增强上臂的力量,捏橡皮球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健身完不舒服?出现六种情况要停止健身


1、精神压抑

健身的初衷应该是缓解压力,使身心愉悦,但如果运动中出现精神压抑,应该积极自我调节,减小运动量。

2、肌肉疼痛

由于乳酸的堆积,运动后肌肉疼痛是正常的,但如果疼痛持续34天或更长时间,就要降低运动强度了。严重的话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同时做做按摩、理疗等。

3、头痛头晕

一般做一些剧烈动作时,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这主要与血压变化、血液中氧气含量过低有关。建议体质较差的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健身出现这些症状应停止健身

4、恶心呕吐

如果不是饮食引起的,那多数是由于肌体运动过量,缺氧造成的。锻炼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理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计划,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

5、自我感觉疲劳

运动后身体疲劳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疲劳现象持续2-3天或者更久,就可能是运动过度的结果。这时就需要暂时停止运动,让机体得到充分恢复。

6、口渴

大运动量后产生口渴现象是正常的,但要注意运动前、中、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运动以后,最好饮用一些含盐的饮料或水。

温馨提示:很多男性朋友把运动健身当成很简单的事情,并不会特意去了解相关知识,除非是有特定需要的人群。但是无论是谁健身,最好都去了解一下相关知识,现在运动猝死的概率也不小,千万别让好事变成坏事。

警惕过量运动引发的猝死


美国灾难性运动伤害研究中心最新的监测结果表明,从1983-1993年,有160例死亡事故并不是由运动创伤造成的。每年在每百万运动员中,发生死亡的情况是1.16至14.50人。其中中学女生死亡率最低,而大学男生死亡率最高。心血管损伤导致的死亡占总数的74%,而其他与心脏无关的死因占22%,包括高温、横纹肌溶解和连续气喘。在田径项目和越野跑中,共有17例死亡事故,其中大部分是中学生。他们还研究了在1985-1995年间美国158名运动员猝死原因,这也包括在上述的研究结果中:134例有心血管缺损,其中90%是男性,18%的死亡事故发生在田径运动员中。

温教授说,长跑运动员在跑步前都需要一系列的医学监督,如饮食起居、体重、运动量增加强度等,以保证运动中的安全性。而普通群众在参加马拉松运动时,更应该注意医学监督。对于运动者来说,如果平时不怎么运动,就别报名参加如此剧烈的运动。如果已经报名参加了,那么最好在比赛前进医院做个身体检查。另外,如果在跑步中感觉身体不适,就马上停下来,千万别硬撑着。他还强调,马拉松活动的组织者也需要在运动开始前,对参加群众进行身体检查和运动史询问,对不适合参加者应劝其不要参加。

猝死抢救按秒计算

据温教授介绍,猝死的表现是突然昏迷、意识不清、脉搏消失、停止呼吸、听不到心跳、瞳孔放大、面色死灰。在常温下,心脏停跳3—5秒钟以上,病人即有头晕感觉,10—20秒钟时会发生晕厥,40秒钟后会发生惊厥抽搐,此时患者有可能瞳孔散大,60秒钟后患者会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可能死亡。所以,抢救猝死患者的关键是速度。有人统计,在4分钟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并且在8分钟内做到了进一步的心肺脑复苏,则94%的患者可以复苏成功并长期存活。另有人以12分钟为临界点,即12分钟内未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者,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在这里要说时间就是生命一点也不夸张。

当一个人突然出现非外因的昏厥、意识丧失或惊厥抽搐,且无心跳、无呼吸时,首先要意识到可能是心脏猝死。如果发作前病人曾喊胸痛或用手抓胸部且有痛苦状者应想到是此病。如果知道病人以前有冠心病,出现此类症状就更应该想到是心脏猝死。

温教授提醒患者,猝死是可以预知的。一般在发病前,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觉得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5分钟的胸闷。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胸闷。然而,当这些情况出现在中、青年人身上的时候,如果他们不知道自己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体力好,即使身体过度透支也并不在意,偶尔身体不适只当是累的、歇歇就没事了,殊不知这也许就是发病的前兆。

如何帮助猝死患者

不懂或不熟悉现场急救且又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遇到有人猝死怎么办?首先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冷静,要尽快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高声呼救,以使周围的人尽快赶过来,其中有懂心肺复苏的人可施行急救。急救时除口对口人工呼吸外,切忌不懂装懂,贸然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操作,这样容易使患者产生肋骨骨折、严重内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另外,如病人有假牙或假牙托,一定要将其取出。抢救的同时,其他人可以赶快打电话叫急救车。打电话应注意讲清患者所处的大体位置、街道名称,以及打电话者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打完电话应派人到路口等待急救车的到来,以便尽快引导救护人员到达现场.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4个信号为运动叫停


受访专家: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袁慧娟 汤莎莎

运动是糖友们控制血糖的良好途径之一,但不恰当的运动却可能危害健康。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袁慧娟、医师汤莎莎提醒广大糖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很重要,切莫过于剧烈。在运动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以下不适,就说明很可能是运动量过大了,最好暂时停止运动。

剧烈头痛。运动过程中,心脏输送的血液量会增加,引起血管扩张。若运动过于剧烈,血管过分扩张,就可能造成头痛。

晕眩、恶心。这是由心脏负荷过度增加引起的。

胸闷。常见于有冠心病的糖友,是因为过度运动诱发了心脏病症状,应立即平躺,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出冷汗。这是低血糖的典型症状,此时应该停止运动,吃点糖块或喝点甜饮料。

建议糖友规律运动,如每周运动5~7天,每次持续30~60分钟,但不要一周只运动一两天,每天却“突击式”运动好几个小时。运动时心率加年龄保持在170上下,这样的运动量属中等强度,适合糖友。▲

年轻男性发生运动猝死比率高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讲,运动猝死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这其中不包括创伤意外造成的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

特别是一些业余爱好者,由于缺乏相关的自我保护知识以及完备的体检措施和医生指导,往往发生运动猝死的概率更高。

对于运动性猝死者来说,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可谓头号杀手,而这之中,患有冠心病的人更是最危险的,特别在年轻人中,一旦潜藏有这种疾病,那么猝死几率就会很高。

这种病因引起的运动猝死诱发因素,往往是运动过程中人的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劳累,这种过紧张状态并不仅仅指精神上,而是指一次性的运动量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而出现的一种急性病理状态。

另外,“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引起心血管病变,这种人从外在特征来看显得又高又瘦。一些运动教练在选才时,只注重了外在身高优势,而忽略了这类人内在的运动风险,往往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如美国女排运动员海曼,就是患有此疾病而在剧烈运动中猝死的。

还有,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呼吸频率也在提高。如果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被阻塞,或者功能失效,血管畸形细小,都可能造成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而导致死亡。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运动提示 | 运动时不出汗,请立即停止


很多人稍一运动就会出汗,而有的人往往运动很长时间,也不怎么出汗。实际上,在运动中,出汗的多少和快慢也很重要。

人的身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汗腺具有分泌汗液的作用。而汗液的排出,可以调节人体内的温度,同时也能排出部分代谢废物。正常情况下,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但运动出汗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汗腺数量多的人,出汗也相对较多。运动前饮水的多少对出汗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另外,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质强壮的人,肌肉与运动器官都比较健康,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毫不费力,出的汗自然就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但是,关于运动出汗,还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运动时不出汗容易中暑。很多人往往运动三四十分钟后,仍然不怎么出汗,但皮肤表面却很热。这是因为体内的汗液无法排出,而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如果你感觉身体灼热,应立即停止运动,否则很容易产生胸闷、头晕的症状,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更加大了中暑的几率。这时,可以喝一些冰水、用凉毛巾敷在额头上或及时小便,都能让体内温度降下来。

运动时挥汗如雨,警惕风湿病。很多人认为,运动时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但实际上,大量的汗液会带走人体内钾离子、钠离子、盐分等物质,对于体质不好的人来说,出汗过多就可能导致会使人体脱水,从而出现导致头晕眼花、腹痛等症状。除了本身体质较差外,在做诸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无汗运动时也汗如雨下,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患风湿病可能。

运动出汗后别马上冲凉。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运动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皮肤血管扩张的状态。这时如果立即洗澡,皮肤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同时,皮肤血流量减少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由于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该补充食盐和补充钙。因此在夏季,运动后应适当饮用一些盐水,然后休息1小时左右再洗澡,当然,最好用温水洗澡。▲

强运动前最好做体检谨防猝死


生命在于运动,但对有的人来说运动可能会终结生命,因此强运动前最好做一次体检,以免悲剧的发生。

小伙子打篮球突然猝死

21岁的王某年幼时身体偏弱,后来通过运动锻炼来增强体质,尤其喜欢打篮球。一次重感冒5天后实在憋不住,不顾身体仍有不适,又上篮球场。大约打了20分钟,王某突然一脸痛苦,“哎哟”喊了一声,便捂着胸,蹲下身,不久摊到在地。同伴开始以为是太劳累的缘故,将他抬到场外。但等懂医的赶来一看,发现王某有重危疾病之象,忙把王某送到医院,但已无回天之力,医生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一位35岁的机关干部,体态肥硕,下定决心上健身中心健体。没想到,第2次在健身时就发生意外,当时练哑铃时突然晕厥,不省人事,在送医院的途中就没了心跳呼吸。

运动性猝死90%有心脏病

好端端的健康人怎么会在运动锻炼时突然死亡呢?其实,运动性猝死大都是心源性猝死(SCD),有关资料显示,运动性猝死近90%有心脏病,也就是说这些人死亡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心病主要有这些: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占1/3以上。据估计,一般人群的HCM患病率为1/500,但许多HCM患者终身都未被诊断。非常最不幸的是,HCM经常以猝死为首发症状。

冠状动脉畸形:是猝死的第二位原因。这种先天性畸形的漏诊断率也很高,一些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在发生猝死之前可表现出晕厥或心绞痛等症状。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不少由感冒引起),在急性期后,还可留有心律失常,甚至有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而引起猝死的可能。在心肌炎的急性期和康复期皆可发生猝死。

冠心病:冠心病是绝大多数35岁以上人剧烈活动后猝死的主要原因。

运动为什么会出现抽筋


一、由于在剧烈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肌肉从静止状态突然转入活动状态,腿部的肌肉不能一下子适应,就发生了挛缩(“抽筋”)。

二、外界温度急剧降低,也能引起“抽筋”。例如,突然受冷,肌肉就会发生强烈的挛缩反应,所以冬季锻炼和游泳时,小腿和脚掌有时发生“抽筋” 现象。尤其在游泳时更为多见,因为人进入水中,人体散放的热量要比在空气中大25倍之多,使皮肤上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于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就引起肌肉挛缩。

三、参加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时,支配肌肉的神经系统机能发生了变化,肌肉里积聚着一些代谢产物(如乳酸等),使肌肉组织的机能改变,也是引起“抽筋”的原因。

四、长时间参加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带走盐分,体内缺少氯化物(主要是食盐),也会引起“抽筋”。

我们既然知道了“抽筋”的主要原因,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如能注意以下几点,,便可预防抽筋:

一、 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二、不要过于疲劳,疲劳时不应当下水游泳。

三、大量出汗后,应适当补充些食盐,如喝些淡盐水,饭菜中稍微多加点盐等。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停止运动,肌肉会变成脂肪吗


喜欢运动的人,尤其是女性,总有这样的疑问:“如果停止锻炼,肌肉会变成脂肪吗?”

大多数人认为,当人们停止锻炼,肌肉就会开始收缩,为脂肪让路,直至完全被取代。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其实肌肉和脂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绝不会相互转化,而只是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发生了改变。因此,经常锻炼的人突然停止运动,身体看起来会发福很多。

大多数形体健美的人通过适度的活动或家务劳动,如打扫房间、遛狗、绕着房屋快走,都能防止肌肉与脂肪的比例发生改变。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2005年,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梅奥诊疗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将运动传感器安装在20个人身上,记录他们10天的活动情况。这20个人中10个人身材苗条、10个人体重超标。传感器显示,体重超标的人更喜欢坐着,而苗条的人每天至少有2个小时处于站着的状态,或者四处走动,哪怕只是绕着房屋来回踱步。研究结束时,总也闲不下来的人每天总计消耗了83.7焦热量,一年下来差不多可以减掉14千克的体重。

(实习编辑:陈兴娣)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