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夏天环境温度较高,人体的散热相对比较困难,出汗就比较多。在环境温度超过30℃以上时,人体出汗活动明显增加,因此,夏天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注意预防中暑的发生。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但由于大量出汗可以丢失大量水分和钠、钾、钙等离子,因此,大量出汗而不及时补充相应的液体,可以引起血液浓缩和离子平衡失调,此时人体的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肌肉无力,全身酸软,头昏,严重时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对于心血管系统存在慢性病理变化的患者,后果更为严重。

夏天的体育健身活动可以选择清晨或太阳即将下山时的傍晚进行,不能在阳光直射环境中进行健身活动。在湿度较大的环境里,汗液不容易蒸发,散热比较困难,出汗量增加,如果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更容易发生中暑。夏天健身强度适当降低,持续时间适当控制,或者进行间歇性健身活动,不可一次运动持续很长时间。

健身活动过程中注意选用适当的饮料。由于汗液中含有各种离子,不能只喝白开水。可以自己配制运动饮料,1000毫升开水中加入6克食盐,20克-40克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可以少加或不加糖)。绿豆汤、南瓜汤也有很好的防暑解渴的作用。Jss999.cOM

运动过程中的饮水也有讲究,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喝很多水,也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饮料的温度要适宜,不宜太低,运动后禁忌立刻喝冰水或吃冷饮。运动膳食中适当增加深色绿叶菜,多喝些菜汤。

相关阅读

夏天锻炼要避免中暑


中暑是指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时,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急性疾病轻度中暑时,患者常有头晕、头痛、心悸、恶心等感觉;严重者常出现汗液分泌停止、体温急剧升高、昏迷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抢救,常有生命危险。

人体是恒温的,尽管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很,但人的体温总是稳定在36.5一37.5℃之间,也就是说,人的体温波动大体不超过1℃。是由于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通过改变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维持平衡的缘故。

人在气温低于皮肤温度(约33℃)的条件下从事体育锻炼,尽管体内不断产生大量的热能,但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使皮肤血管扩张,身体内部的热量可以很快地被送到身体表面,然后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不同方式,将这些余的热量散发掉。同时,体温调节中枢还使汗腺加速工作,分泌大量的汗液,然后通过汗液蒸发使体热快散发,从而维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在夏天从事体育锻炼,如果气温超过34℃,再加上湿度大,天气闷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等散热过程都发生困难,于是体内热量大量积累,体温急剧升高,最后导致中暑。

夏天从事体育锻炼,必须预防中暑和日射病。那么怎样预防呢?

首先要安排好锻炼时间:除游泳之外,夏季每天的锻炼时间最好不要安排在ll—16点钟之间,因这一段时间不仅气温高,而且骄阳似火,红外线的照射最强。

夏季锻炼还要选好场地和环境:夏天锻炼时应选择在公园、湖边或其他绿树成荫的地方。

运动中,根据需要适当饮水对预防中暑具有重要意义。

夏季健身如何防中暑?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高的环境中锻炼容易中暑。因“夏练”时,体内的温度不易散发出去,体内产热增多,体温就会明显升高达39~40摄氏度,使体内产热量高于散热量时,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内脏器官的活动失调,从而引起中暑。

为避免“夏练”中暑,应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1.避免在11-16时炎热的时间里进行锻炼,减少外界的高温直接辐射在身体上。

2.室外锻炼要备戴遮阳的白帽或用树枝、竹叶编成的凉帽;穿着白色或淡色、透气性能好、质地柔软及宽松、整洁的运动服。

3.在运动过程中要增加间歇次数,每次10-15分钟,并设法在阴凉、安静处休息。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40分钟。

4.间歇时,可饮淡盐水或清凉退暑饮料(绿豆汤、果汁、金银花水等)。

5.锻炼后,立即用温水洗澡。浴后.进行5-6分钟自我按摩,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6.如锻炼中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中止锻炼,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脱掉运动服,松解衣扣,并在头额部或腋下处进行冷敷。

7.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可服用霍香正气水或十滴水等祛暑药物,也可配合刮痧治疗,如重度中暑应直接送医院医治。

谨防运动性疾病


运动性心绞痛:由于运动时会造成心脏负荷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多。特别是伴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会使心脏发生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产生心绞痛。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中止运动,经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心绞痛一般即可消失。

运动性昏厥:人们在参加运动时如果精神过于紧张,或久蹲后突然起立,有可能发生一过性低血压现象,出现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当场昏厥。发生此种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经适当休息后多数可自行缓解。

运动性低血糖:这是由于大量运动使体内葡萄糖过量消耗所造成的。轻者出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发生昏迷甚至休克。预防的办法是避免空腹进行长时间运动。

运动性哮喘:运动性哮喘是指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或使之加剧的哮喘。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可能与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有关。其特点为:在持续达5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后出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并可听到哮鸣音。预防的措施是注意保暖,冬季在进行室外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尿多见于长时间剧烈运动者。有资料显示,在跑完全程的马拉松运动员中,约有15%的人会出现血尿。这是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全身肌肉、关节等处的血液需要量猛增,使供应肾脏的血流量减少,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原本不能通过的红细胞透过血管壁而进入尿液中而形成血尿。运动性血尿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的休息会逐渐消失。但是如果发现血尿颜色较深或是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急性肾炎的发生。

运动性贫血:长期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其原因主要有:⑴红细胞破坏增加。运动时,由于内分泌改变,红细胞的机械性脆性增加,红细胞膜的抵抗力因而减弱,再加上运动时血流加速,使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撞击和摩擦增加,使红细胞破裂和溶血。⑵蛋白质和铁的摄入量不足和消耗增加。运动时,新陈代谢旺盛,肌肉增长使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且,运动时大量排汗使铁的排泄量增多,而这两种物质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预防运动性贫血首先要加强营养,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铁质的供应。另外,参加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不超越自身的生理负荷。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冬季健身谨防三种运动意外


鼻出血:

兰州市方华运动健身馆教练白晓诚说,冬季空气干燥,鼻黏膜的水分蒸发很快,鼻腔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变得很脆弱。参加体育锻炼时,如果血管受到强烈震动,就比较容易破裂出血,而且很难止住。

那么,怎样预防鼻出血呢?首先,要保护好鼻黏膜。如果感到鼻子干燥不舒服时,可用毛巾或棉花蘸温开水轻擦一下,也可以用开水的蒸气哈一哈。其次,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特别是在跑、跳时要注意前脚掌着地,充分利用缓冲作用;在进行对抗性活动中,要避免外伤及头部、鼻部的强烈震动和冲撞。

白教练说,一旦出现鼻出血,要立即停止锻炼,抬头仰脸,用手指用力捏住鼻子,压迫鼻血管,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止不住血,可用毛巾蘸上冷水捂在鼻子和脸上,使血管遇冷收缩,防止血液继续外流。家中有滴鼻用的麻黄素药水,也可在棉卷上滴几滴塞入鼻孔,使血管迅速收缩,加强止血效果。

运动过敏:

冬季的气温、湿度、气压发生剧烈变化,机体不能适应时,人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医学上称为气象过敏症。冬季锻炼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后半小时,最易产生运动过敏症。大约有6-8%的运动员曾在冬季室外锻炼时发生过运动过敏,老年人和妇女更易出现运动过敏反应。

如何防止运动过敏呢?白教练说,冬季天气剧烈变化时,可暂停室外锻炼两至三天,改为室内活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锻炼时要掌握好运动量,一般不宜剧烈运动;锻炼前1小时最好不要进食,这样有利于减少发生运动过敏症的几率。

摔伤骨折:

冬季气温容易使人体骨骼僵硬脆弱,加上肌肉、关节伸展性下降,人们的动作灵活性、身体协调性都受到影响,因此一定要特别注意在运动时防滑防摔,否则容易造成摔伤、骨折等意外伤害。白教练指出,在室外运动时,要尽量避开结冰的路面,室内运动也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伸展肢体,进行“预热”,这样有利于防止骨折等意外的发生。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秋季运动,谨防三大伤害


心脏压力

秋冬季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资料表明,冬季心脏病的发作几率比夏季要高50%。在这个时期进行进行突然大量的运动,就会造成心脏的额外压力,供血能力下降,造成机体的缺氧,增加发病的几率。建议在运动前要进行低强度的有氧练习,逐渐过渡到力量训练,在剧烈运动后要进行慢走等运动,恢复血压的稳定。

肌肉拉伤

在秋冬季运动时,由于天气寒冷,人体肌肉收缩拉伸性能较差。如果在身体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突然进行超负荷的刺激,就特别容易造成肌肉和韧带的拉伤和撕裂。在发生肌肉拉伤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痉挛、功能障碍等现象,严重的伤者还会产生皮下出血等症状。所以,热身练习要比平常进行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延长到15~20分钟。

伤风感冒

秋冬季无论是在健身房还是去户外锻炼,都要注意感冒的问题。在这个季节由于温差变化较大,所以更加容易出汗。在锻炼的时候,如果要减少衣物的话,不要一次脱得太多。应该等到身体充分发热后才能逐渐减少衣服。另外,在出汗后应注意保暖,不要长时间穿着湿衣服。

夏天游泳健身装备


游泳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项运动健身项目,尤其是在炎炎的夏日,不管会不会游泳的,都喜欢泡在水里感受那份清凉惬意。

一、泳衣

游泳衣裤必须合身。如果太大,在游泳时容易兜水,以致加大身体负重和阻力,影响游泳动作。因此,游泳衣裤要以穿在身上感到贴身舒适为宜。

二、泳帽

游泳时应戴游泳帽,特别是女性,可防止头发散乱,有时水质不好还可以防止头发变黄。泳帽大多颜色鲜艳,方便岸上的救生员发现。

三、泳镜

如果水质不干净,游泳时细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以致产生红眼病等。为了预防眼病,需要戴游泳眼镜进行游泳。对于初学游泳的人来说,戴游泳眼镜还可以让他们在水中睁开眼睛。

四、耳塞

在游泳时水流入耳朵是难以避免的。耳朵进水后很不舒服,有时会引起疼痛以致影响听力。为了防止水进入耳朵,应备有耳塞。

五、浮体物品

初学游泳者,最好自备一些浮体物品,例如求生圈(衣)、泡沫塑料打水板等。但处备这些物品时,要时时检查救生衣、圈有无漏气,以防发生事故。

六、浴巾和拖鞋

浴巾和拖鞋是游泳者必备的用品,在游泳的间歇或游完后上岸,用毛巾擦干身体,披上浴巾,穿上拖鞋,既可以保暖,防止感冒,又比较卫生。

七、鼻夹

游泳时,由于水波常会把水冲入鼻孔,产生呛水、咳嗽,尤其是初学游泳者。为了防止水进入鼻孔,最好准备一个鼻夹,它可强制用嘴吸气,而不用鼻吸气,可以避免呛水。

注意:谨防运动性疾病


运动性心绞痛:由于运动时会造成心脏负荷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多。特别是伴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会使心脏发生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产生心绞痛。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中止运动,经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心绞痛一般即可消失。

运动性昏厥:人们在参加运动时如果精神过于紧张,或久蹲后突然起立,有可能发生一过性低血压现象,出现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当场昏厥。发生此种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经适当休息后多数可自行缓解。

运动性低血糖:这是由于大量运动使体内葡萄糖过量消耗所造成的。轻者出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发生昏迷甚至休克。预防的办法是避免空腹进行长时间运动。

运动性哮喘:运动性哮喘是指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或使之加剧的哮喘。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可能与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有关。其特点为:在持续达5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后出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并可听到哮鸣音。预防的措施是注意保暖,冬季在进行室外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尿多见于长时间剧烈运动者。有资料显示,在跑完全程的马拉松运动员中,约有15%的人会出现血尿。这是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全身肌肉、关节等处的血液需要量猛增,使供应肾脏的血流量减少,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原本不能通过的红细胞透过血管壁而进入尿液中而形成血尿。运动性血尿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的休息会逐渐消失。但是如果发现血尿颜色较深或是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急性肾炎的发生。

运动性贫血:长期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其原因主要有:⑴红细胞破坏增加。运动时,由于内分泌改变,红细胞的机械性脆性增加,红细胞膜的抵抗力因而减弱,再加上运动时血流加速,使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撞击和摩擦增加,使红细胞破裂和溶血。⑵蛋白质和铁的摄入量不足和消耗增加。运动时,新陈代谢旺盛,肌肉增长使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且,运动时大量排汗使铁的排泄量增多,而这两种物质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预防运动性贫血首先要加强营养,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铁质的供应。另外,参加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不超越自身的生理负荷。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防中暑又瘦身选什么运动


选择一:游泳

炎夏若是只能选一项运动的话,相信游泳是最大众化的选择。热风扑面时,潜入清凉的水底绝对是最矛盾但最舒服的组合。而游泳能提高人的呼吸系统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水的浮力还有利于减轻颈椎压力,非常适合颈椎病人。游泳还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游完泳后人会感觉精神爽利。禁忌:

1.忽视安全。不应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动作或高危险性动作,而且准备运动要做好,谨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2.空腹或刚吃饱就游泳。空腹游泳会使大脑血糖不足,引起头晕眼花、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及晕倒;刚吃饱会导致胃肠消化功能受影响。因此游泳最好选择在饭后一小时左右。

3.游泳时间过长。每次游泳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每游半小时应休息15分钟后再继续游。

选择二:室内运动

外面烈日高照,晒着太阳或顶着高温运动实在“顶不顺”,分分钟还可能中暑,不如把运动转移到室内,环境好一点,运动起来热情高一点,后顾之忧也少一点。

爬楼梯、慢跑、跳舞、健身操都是可以在室内进行的有氧运动,室内游泳还可以避免与酷暑直接接触。要想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不妨关闭冷气或把冷气温度调高。禁忌:

1.不通风环境。有的人将锻炼地点移到室内,为加大流汗量就关闭门窗或不注意通风,而导致室内含氧量下降,出现晕厥,可使用电风扇帮助散热。

2.锻炼后开空调。锻炼中可能是出了一身淋漓的汗,感觉排了一身的毒,锻炼后也不应忙着吹空调降温,温度过低会使得大量流汗后的身体容易受凉。

选择三:旅游

适合夏季的旅游应该是以消夏 避暑为目的,水边或山中则是不错的选择。海边的气候还对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患有一定防治作用;山上气温、气压较低,风速较大,人体容易感觉舒适和心旷神怡。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短期疗养,是不错的避暑方式。禁忌:

1.忽视安全。海边和山上都有危险,安全绝对要放第一位。

2.无防晒防雨准备。夏季天气多变,时晴时雨,做好两手准备,带把伞既能防晒也能防雨,否则容易因温度变化、晴雨交替而受凉生病。

3.乱吃乱喝。海边有美味海产,山上有山珍野味,还有大自然中的山泉水,但海产必须煮熟吃,有些山珍野味可能对人体有害,乱吃乱喝可能会食物中毒。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秋季男性谨防的疾病


防衰:多饮水多排尿 入秋天气变冷,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潜藏体内的时候,所以秋季养生离不开“养收”二字。而具体到房事,就是“休心养性”。

近来医院男科除了前列腺疾病的患者以外,比较常见的还有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后者一般需要进行临床治疗,而前者则需要平日的保健和预防。

进入秋季以后空气变得干燥,中医有“秋燥伤肺”之说,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发病增高。我国民间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秋季阴盛于外而虚于内,若不能养阴易生热病,就是我们老百姓说所的“上火”。

防秋燥有妙招,“朝盐水,晚蜂蜜”的养生防病法: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清水在体内流失比较快,因此尽管我们不停地喝水还总觉得口燥唇干,但如果捏一小撮食盐放入水里搅拌一下再饮用可以减慢水分流失。另外,蜂蜜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等功用,经常食用对肺病、高血压、痔疮、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的预防和疗效。防膘:巧搭配摄粗粮

冬季锻炼要注意,谨防猝死


呈呈(化名)今年13岁,就读于宁波市李兴贵中学。11月1日,他在学校跑200米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

昨天,记者联系了学校和呈呈的家属,双方都表示事情已经解决。家属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不愿多说。

学校:确有此事,目前已做妥善处理

昨天,李兴贵中学一位董(音)姓老师在电话中向记者证实,有一个男生在跑200米时晕倒,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昨天下午3点左右,学校跟家属方面已对此事做出妥善处理,“家属也表示满意”。

董老师说,“在上半年学校组织的体检中,并没有发现他(呈呈)有什么问题。”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上了呈呈的姑父杨先生,杨先生表示,事情已处理结束,并不愿意多说。

医院:孩子送来时已无呼吸心跳

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前台护士确认,呈呈是送到他们这里抢救的。

医院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说,呈呈送到医院时已没有了呼吸心跳,最终没有抢救过来。

医生:冬天做运动,有些事情您得注意

余姚市人民医院一位运动医学方面的医生说,呈呈的情况叫“运动猝死”,通常是指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的情况。

“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几十秒、几分钟。各种急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运动猝死。”这位医生说,“尤其是这几天,天气阴冷且灰蒙蒙,空气中悬浮颗粒较多,运动中呼吸急促,人体大量吸入悬浮颗粒后,也容易发病。”

“室外运动最好选择晴天,提前把热身运动做充分。如果运动中感到胸闷气短,最好马上停止运动。如果感冒或工作劳累,最好别做剧烈运动。”

秋季运动谨防“老慢支”


秋季气候转凉,易发慢性支气管炎。合理的运动有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秋季又是养肺的时节,更需要注重呼吸系统的保健。

运动能缓解不良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居多,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粉尘、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长期吸烟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气候寒冷、过敏因素也是发病的诱因;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则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当并发肺气肿时,除有咳、痰、喘等症状外,还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运动疗法对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帮助,且适合各种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改善新陈代谢,增进机体对体力活动的适应性。在控制炎症和痉挛的基础上,减轻呼吸道阻塞的程度,可以有效地改善肺通气量及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从而缓解气短、气促症状。同时,运动还能消除或减少引起支气管刺激的原因,促进气管内痰液的排出,减轻支气管炎症,增强心肺功能。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

首先应纠正不合理的呼吸方式。肺气肿时横膈被压低且活动受限,胸廓亦处于相对的吸气状态,为了弥补呼吸量的不足,患者常在吸气时动用辅助呼吸肌,甚至错误地在吸气时收缩呼气肌──腹肌。结果是呼吸变得浅而快,特别费力,气体的交换又不充分,因而进一步加重了气短症状。

呼吸操锻炼能使患者学会放松紧张的呼吸肌,着重改善呼气过程和肺通气量。

腹式呼吸(也称横膈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是指在呼吸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腹部肌肉的张力和腹腔内压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即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向外隆起,使膈肌下沉,扩大胸腔容积;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向内凹陷,使膈肌上抬,挤压肺脏,排出肺里空气。

缩嘴呼吸 用鼻吸气,空气经鼻腔的吸附、过滤、湿润、加温,可以减少对气管的刺激。将嘴唇收缩成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窄口形徐徐呼出,可以延缓支气管壁的闭塞。

全身性呼吸体操 在腹式呼吸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身性的呼吸体操,即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按腹式呼吸的要点进行锻炼。

辅助疗法选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一般来说,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肺功能基本正常,在疾病的稳定期对运动的耐受性较好,对运动方式的选择自由度较大,包括游泳、球类运动等都可进行,主要以个人的主观症状来调节运动量。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存在某种程度的肺功能受损,对剧烈活动的耐受性较差。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方式,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保证运动后无明显的气喘发作,心率—般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

体质较弱的患者推荐步行。步行是一项全身运动,两腿迈动能促进腹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双臂的摆动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

运动前要注意 谨防误区


很多朋友认为,“运动并不复杂,咱又不和专业运动员较劲,那些大众健身的项目还不都是一看就会!”如果抱着这种想法参加运动的话,往往会让锻炼者走入一些运动的误区。

科学的运动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下面,我们将从运动前、运动中到运动后,带您绕过常见的思想和行动上的运动误区,让我们遵循运动健身的客观规律,充分领略科学健身带给我们的乐趣和幸福吧!

1.“我很胖,运动起来笨拙难看,太没面子了”

体育运动和比赛的观赏性来源于运动人体的形态之美,但体育运动更具感染力的地方在于运动者身上体现的精神之美。对于大众健身来说,运动的主旨在于促进发育、增进健康、康复疾病和延年益寿,运动者应在运动的过程中,用心体验身心的改善。事实上,当你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勇于向自身挑战时,你不仅不会“丢面子”,相反,人们还会为你顽强向上的精神喝彩!

2.“我知道运动锻炼对健康有好处,可我一个运动项目也不会”

很多朋友有运动锻炼的愿望,可总是因自己消极或片面的观念而却步。其实,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项目繁多,即便对“什么也不会”的人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从风靡全球的健身走、慢跑、走跑交替,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放风筝、扭秧歌,再到因地制宜的骑自行车、爬楼梯、跳绳或登山,只要坚持有规律地进行,你都将会从锻炼中受益。

3.“我体质弱,不能参加体育运动”

除了具有运动禁忌症的人以外,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人,都可以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这些禁忌症是:疾病的急性期,如急性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重要脏器的急性病症、创伤未愈、严重贫血、出血倾向、月经过多、严重痛经等。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中老年朋友或体质较弱的人,开始运动前,最好求助专业机构和人员,为自己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科学地选择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4.“普通老百姓锻炼身体,不需要找教练或医生指导”

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很多人自发地锻炼身体,也已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但对于那些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老年朋友和有特殊健身需求的朋友(如减肥、健美等),就需要专业人士的一些建议了,一方面避免运动性疾病和损伤,保证运动安全、有效地进行;一方面使得运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运动处方制订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应根据身体健康情况和运动能力的改变,必要时进行调整。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