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月8~12日,美国心脏协会(AHA)2008科学会议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会议上有报告指出,音乐不但能使人心情飞扬,也能强化心血管健康。

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聆听喜欢的音乐时,血管扩张程度与开怀大笑或服用药物的作用大致相同。当血液流通较顺畅时,发生心脏病、中风的几率也较小。维持血管弹性也有助防止动脉硬化恶化。研究人员对10名健康且不吸烟的男女志愿者进行研究,并要求他们自备爱听的音乐。他们花了半小时听喜爱的音乐,另外半小时则聆听他们自称会感到焦虑的音乐,期间研究人员以超声设备检查他们的血管功能。结果,当这些志愿者在听喜欢的音乐时,他们的血管直径较平时平均增加26%;而听到重金属音乐等不爱听的音乐时,血管直径收缩6%。

当血管扩张时,血液流通较顺畅,形成血栓的概率也较小,而且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从而可以降低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相关阅读

有氧运动的本质:加强心血管功能


练有氧运动,你更关注的是消耗脂肪,还是增强心脏功能?许多人可能“功利性”地只关心前者,然而,如果你把关注点从减脂转移到加强心血管功能上,减脂可能会更加有效。

一套全面的心血管系统锻炼,应该包括有氧运动与力量练习。二者对身体起的作用不同,有氧运动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向肌肉输送氧气的能力,使你能适应更高强度、更持久的运动。同时降低安静时的心率,但是光练有氧不能改善你的心脏在血管受到压力时输送血液的能力,而这正是肌肉强力收缩时出现的情况,收缩肌肉会挤压血管,阻碍血液的流畅通行,这是为什么一些有氧能力很好的人在搬运重物时也会发生健康问题的原因。力量练习能够弥补这一欠缺,提高心脏在血管受压时向肌肉输送血液的能力,这一改善还能让身体在运动结束后继续燃烧更多的脂肪,并且避免来之不易的肌肉被除数当作能量消耗掉。

传统的有氧运动通常不包括力量训练,这很不幸,但是可以被改变,循环练习就是解决的良方。循环练习结合了整体力量练习与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在锻炼中你会消耗更多的脂肪, 同时实现上述两个目的。

在进行循环练习时,用的重量必须是能完成计划次数的最大重量,有氧运动的强度要达到中上等级,相当于难以连续讲话的程度,注意在锻炼开始要先做5-7分钟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来热身。

今日热点:不了解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或自身存在某些错误观念,或照搬他人的锻炼方法,往往会走入误区,以致动摇了继续锻炼的信心……[进入健身频道]

出色男人 让肌肉显露出来 ! 大家都该尝试自虐健身法 9种最经济的魔鬼瘦身法 十种误区让你健身前功尽弃 50招!炼出穿牛仔裤最佳身材 不花钱变魔鬼身材的7个秘决 克服阻碍健身的10条心理障碍 胸部训练6规则塑钢铁胸肌

增强心血管的简易身心平衡操


增强心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本次挑选的这套动作尤其适合久坐不动的男士,它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锻炼仝身肌肉,放松身体和心灵。对于久坐不动造成的肌肉松弛,血流不畅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锻炼时,呼吸均匀深长.每个动作保持5个呼吸左右的时间。

1、太极暖身

益处:通过缓慢舒展的太极动作暖身,放松身体。

动作要领:双腿分开站立,肩两倍宽,上身在身体中心位置,臀部向下沉,背部挺直,服务部收紧,然后一腿膝盖弯曲的膝盖,同边手掌向上翻,另一腿慢慢伸直。

2、鳄鱼式

益处:上半身肌肉力量的锻炼和肌肉伸展,促进上半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

动作要领:双手撑地,身体与地面平行,手肘夹紧身体.腹部收紧。

3、战斗式

益处: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伸展腿部和手臂肌肉。

动作要领:右腿向前跨一步。右大腿

平行于地面.膝箍成90度.左腿伸直上

身保持在中心位置,双手臂伸直成一直线,眼睛平视前方。

4、飞机式

益处: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动作要领:身体俯向地面手肘弯曲,支撑于身体下方,右腿弯曲,膝盖尽量幔地面,左脚弯曲.膝盖尽量贴紧地面,左脚脚踝放于右脚膝盖上,收紧腹部肌肉。

5、半莲式

益处:舒展髂部,放松动作要领;仰卧地面,手肘弯曲,支撑于身体下方,右腿弯曲,膝盖尽量贴紧地面,左脚脚中踝放于右腿膝盖上,收紧腹部肌肉。

6、球式

益处“训练服务部肌肉,拉伸背部。

动作要领:仰卧地面,双腿抬起,大腿垂直地而又 脚脚心相对,上身抬起,双臂尽量向前伸直。

7、指针式

益处:加强您的下背部肌肉。

动作要领:身体俯向下地面,用左手与右膝盖支撑身体,右手与左腿伸直,平等于地面。腹部收紧,北部挺直。

8、扭转式

益处:髋部肌肉完全拉伸,锻炼腰部肌肉。

动作要领:身体直立,右腿抬起,大腿平行地面,膝盖成90度,左手扶右膝盖,右手臂水平伸直,眼睛顺着手臂往右看。

9、腿部拉伸式

益处:加强腿部柔韧性和拉伸随部肌肉,促进下半身血液循环。

动作要领:身体仰卧,右腿伸直平放于地,左腿向上抬起,垂直于地面,用双手抱住左腿。

10、冥想

益处:放松身材体和心灵。

动作要领:双腿盘坐于地面,双手手心向上放在膝盖上方,闭目,放松身体。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每天15个俯卧撑保护心血管


哑铃是非常适合进行力量练习的器械,练习时以站立位或坐位为主,进行上肢前举、侧平举及屈肘举,以加强上肢、肩部、胸部肌肉的力量训练。此外,也可以通过配合弯腰、踮脚尖、深蹲、收腹等动作,对背部、腿部、腹部等肌肉进行练习。训练前要先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一般需要选择65%—85%负荷的哑铃,所谓负荷是指每次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上举哑铃时,动作速度不宜过快,应量力而行,每周以3—4次为宜。

与哑铃相比,俯卧撑训练更加简单方便。标准做法是人俯撑在地上或垫上,脚前掌支地,身体绷直,双手相距比肩稍宽,然后以手臂力量屈伸肘关节,带动身体一起一伏。锻炼时可以重复多组,每组约12—15次,数量也可以依自己的承受力而定。

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或是中老年人,以每周锻炼2—3次为宜,但不宜做长时间的低头、憋气、下蹲、弯腰等动作,切忌屏气使劲,以免使心脏血输出量骤增,血压上升,发生脑血管意外。同时不建议做标准的俯卧撑,可以选取高位俯卧撑锻炼,即对墙练习,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距墙一臂远,面墙站立,两手掌撑在墙上,然后做肘关节屈伸运动。在训练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如出现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看医生。

最好的心血管训练方式:高、低强度运动结合


最好的心血管训练方式:高、低强度运动混合

运动生理学家JonathanMike:最好的心血管训练(cardiovasculartraining),不该是全有或全无。不能只做高强度间歇训练、或是一股脑投入稳定的有氧训练,必须是两者混合。

想要发展心血管,可以选择稳定的有氧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它们不但方便、用途广泛,而且也安全,不过两者的训练方式却是截然不同。

稳定的有氧运动

●在稳定、有挑战性但容易控制的状态(最大能力的60~70%)下运动,时间20分钟以上,目标心跳率设定在每分钟120~150下。

●属于有氧运动,需要氧气,燃料主要来自储存的脂肪。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HIIT比较复杂些,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最大能力的90~100%),紧接着休息一段预定的时间,至少要重复四次。

●属于无氧运动,运动时不完全依靠氧气,大部分燃料来自储存的碳水化合物。(比起稳定的有氧运动,HIIT让您呼吸困难、消耗更多卡路里)。

初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时,都能改善您的健康及身体素质:血压下降、代谢提高、最大摄氧量上升。但如果您只专注于其中一样训练,虽然会明显感受到它带来的好处,却也无法避免随之而来的缺点。

1.稳态的有氧运动

稳态的有氧运动本来就是训练的基础。绝大多数的生理功能,消化、呼吸,每天的动作,像是走路、站立及睡眠,全都是有氧系统在驱动。即使是无氧运动,包括HIIT,也要依赖有氧系统,在每一个运动间隔、以及运动结束之后,协助身体恢复到中性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无氧运动会让呼吸困难,就算在运动间隔中,也需要最低限度的氧气。

身兼肌力教练与物理治疗师的CharlieWeingroff:身体能用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体内氧气的路径有好的有氧气引擎,身体就会变得更有效率。

IFAST的共同创办人MikeRobertson:近期研究证实,关于稳定有氧运动,除非是过量,而且您没有从事其它的运动,否则它并不危险。另外,它不会让你身体变慢或变弱。

高反覆的有氧运动会毁了膝盖吗?研究指出,对正常体重且拥有健康关节的人,适度的慢跑可以强化膝盖。

Robertson:稳定的有氧运动能让心脏适应性变好。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心脏往往跳动的非常快,储存含氧血液的左心室,在送出之前,其实并没有完全的充满。在稍低的强度下(较低的心率),左心室在收缩前,就能完全的充满。反覆训练久了,心脏的容量会成长,每一次的收缩,就能送出更多的血液,这会让您不管是休息或运动时的心跳率大幅下降。

这是件好事,低心跳率不仅意味着心血管系统健康、功能良好,同时也表示,您的神经系统是由副交感神经主导,这有助于放松、专注、以及从压力中恢复。

许多人压力大想放松,会选择到健身房进行高强度运动,这反而带给身体更多的压力。其实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稳定的有氧运动。

不可否认,许多对于稳定有氧的负评是对的:它不是万灵丹,也没办法让您发展更多的力量、训练爆发力或肌肉,不会燃烧可观的卡路里,甚至有受伤的风险。

运动医学医师JordanMetzl:越常进行单一动作模式,身体同一个部份受的压力就越大,也越有可能受伤。不过,想要减少压力、改善身体复原状况,同时建立一个健康、有效率的氧气引擎,稳定的有氧运动虽然有点老派,却是最好的选择。

2.高强调间歇运动

间歇训练-包含冲刺、折返跑,以及计时游泳,已经是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内容,至少一世纪这么久。近来,休闲运动者也被它吸引。90年代后期,许多的研究指出,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和长时间、慢速度有氧运动有相似的效果。

此后不久,LouSchuler(TheNewRulesofLiftingSupercharged的共同作者)和许多健身从事人员开始大力鼓吹HIIT的好处。

HIIT的效果是真的,或是炒作呢?

某方面来说是真的不错,Robertson:如果想减肥,比起长时间有氧运动,HIIT的效果更明显。生理学家还不能给出完整的解释,但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所谓的后燃效应(afterburneffect)高强度运动过后,新陈代谢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是几天。

另外,当您慢慢适应高强度训练后,身体从燃烧脂肪(运动前及间歇中的休息间隔)、转换至燃烧碳水化合物(在运动间歇)、最后再回到燃烧脂肪的能力将会提高,这能力称为代谢灵活度(metabolicflexibility)。提高代谢灵活度能改善健康,加强运动表现,特别是运动中需要穿插高低强度的项目,像是篮球、格斗。

但这不代表您只需要HIIT,或是做更多的HIIT。

HIIT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它能同时发展有氧及无氧系统。事实上,有氧及无氧运动,对于心脏及肌肉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HIIT开始发展后,Robertson看到了许多无氧能力强但有氧能力差的运动员:DivisionI的运动员,静止心率在80上下,和整天躺沙发的人差不多。他们速度快、身体强壮,但只能上场几分钟,然后就没力了。初学者可能会察觉HIIT对有氧功能的改善,不过效果很快就会饱和。

HIIT会让自主神经系统几乎处于战逃反应(flight-or-fightresponse)的情况下,让人产生焦虑的症状,包括心悸、手汗、睡眠障碍及坐立难安、无法专注。时间久了,这种亢奋的状态会影响您的身体恢复。HIIT让人有过度反应(overreaching)及过度训练(overtraining)的情况,若您同时也在做肌力训练,会更明显。

短期来看,HIIT是个良方,然而中长期来看,会阻碍您进步、产生倦怠甚至受伤。

3.放一起讨论

稳定有氧与HIIT,该如何选择呢?这要看情况,初学者的需求跟竞技运动员不同。

Weingroff:做决定之前,先设定目标,然后以平衡的方式来做选择:训练计划要改善您不擅长的,并且让您擅长的更上一层楼。

由于有氧能力是许多活动的基础,不管长期目标是什么,建议所有初学者先以稳态的有氧开始。每周至少2次的有氧活动,每次30~45分钟,为期2~3个月。

有经验的运动者,可以先做简单的测试:静坐、找到脉博,计算心跳率。静止心率在60以下,就放手去尝试HIIT;若在65之上,先做稳定的有氧训练,并参考我们给初学者的建议,直到静止心跳率在每分钟65之下,就能加入HIIT;若高于65,回到有氧运动并且限制HIIT。

一般来说,避免身体进行HIIT连续三个月以上。我们会在休赛时,给运动员几周的HIIT,帮助他们准备好,面对接下来的训练营。不管您是否从事运动竞赛,这种方式都有效。

不要尝试在同一时间进行HIIT及稳态的有氧训练。记住,两个系统对于身体的需求是不同的。团块训练是理想状态,但想要同一时间内,在有氧运动及HIIT都取得良好表现,是不可能的。比较好的方式是让训练周期化,或是定期的切换。这样一来,能降低受伤风险、也比较不会无聊,还能避开撞墙期,同时保持精壮与健康。

若参与竞技运动,赛季期间应优先选择您的专项运动:马拉松运动员应该强调长跑、网球运动员就是网球等。这段期间,健康方面可能需要做些妥协,没有关系的。等赛季结束后,先休息几天,然后开始规划训练计划。如果您跑了一个马拉松,就切换到一些短时间、更有爆发力的训练,像是短距离游泳冲刺;如果是参加完一场举重比赛,您可以去从事较长时间的活动,如骑自行车。

担心这样的训练方式,会让您失去竞争优势吗?别烦恼,以长远来看,您的成绩只会进步。过度专攻,才会让受伤风险提高。

阴霾天减少户外运动 老人外出锻炼易诱发心血管病


一到阴霾天,就总觉得透不过气来,这是不少市民出门的感受。阴霾天不但伤心、伤呼吸道,还伤肺,而且危害甚至猛于烟。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上表示,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他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恐怕就是阴霾天所导致的。他表示,只要一到阴霾天,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的病人就会增加15%。

据介绍,阴霾天气时,空气中会悬浮一些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等各种盐类,有机气溶胶粒子和汽车废气等。而在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空气较为潮湿,这意味着颗粒物流动性差、不易散出、易被人体吸收。如果颗粒物直接黏附在呼吸道和肺叶上,就会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肺癌发生几率也会增加。

老人阴霾天外出锻炼易诱发心血管病

美国有研究指出,阴霾天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广州本地专家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每逢阴霾天,医院的心血管病号就会增多,这是因为阴霾天意味气压较低,会刺激人体血压升高。不少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都习惯在冬日晨间外出锻炼。受冷空气侵袭,再加上阴霾空气污染严重,老病号容易发生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升高,从而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

儿童阴霾天应尽量减少户外运动

儿童由于身体各脏器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免疫水平较低,抵抗力较弱,在阴霾天进行户外活动时更易被病毒侵害。

专家建议老人、儿童如果在阴霾天感到身体不适,特别是有呼吸道或心血管病史的人,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在阴霾密布的室外行走和劳作时应尽量佩戴口罩;不要在阴霾中说笑或吃东西,也不要把吃的东西放在阴霾中,以免被污染,在阴霾天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

温和运动有益健康


专家建议,宜将“生命在于运动”倡导语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认为,“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指一种平缓的而非陡然的过程)的方式下进行。”

持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使人精神振奋,因为这样的锻炼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反之,激烈的、过度的运动却使儿茶酚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T细胞受体因“饱和”而功能锐减,同时还可反馈性地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功能。因此,超负荷运动后人体极易疲劳,甚至加重已患疾病的病情。过度运动显然对身体不利。

也有很多人只在有时间或有心情时才偶尔做运动。这种偶尔为之的“运动”,对健康更是无益,它很容易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甚至还会加重器官的磨损,导致寿命缩短。

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讲究舒适自然,循序渐进。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美国有关专家提出了温和运动健身的新观点。温和运动就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锻炼”,即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能,相当于打2—3小时的乒乓球。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一个合适运动量,进行“温和运动”呢?目前比较公认且简便易行的评判标准是:以每次锻炼之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可以用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

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每个人每天都能累积相当于半小时的“温和运动”,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乘公交车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在机关办公时不乘电梯而爬楼梯以及早晚散步等等,其活动量就基本够了。选择了适度的“温和运动”方法,就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温和运动”是持续的锻炼,它对人的意志和毅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享受到它带给你的健康快乐。

走路 健康长寿有益身心


习惯了每天开车、坐公交或地铁上下班,能坐电梯绝不爬楼梯,10分钟以上的步行距离就让人望而生畏……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中,不仅运动成了件奢侈的事,就连步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专家惊呼,走路正在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消失。

可千万别小看“走路”这件迈开双腿就能做的简单事。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不少国家的心脏协会和专家都鼎力推荐,目前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保健运动。当你为没时间健身、打球,缺少运动而苦恼的时候,不妨试试,让走路为你打开健康的大门。

走路在全球都流行

薛烨是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走班族”中的一员。从2008年开始,他就抛弃了自己的小奥拓,每天从北京朝阳区团结湖北里的家走到张自忠路去上班,全程4.8 公里,耗时一个小时多一点。体重160多斤的他,刚开始时,走10分钟就坚持不住了,改为打车。但后来,越走越带劲,2年多的时间,体重慢慢降到140多斤,人瘦了,精神也越来越好。现在不管去哪儿,他能走就走,坐久了倒觉得浑身不舒服。

当全世界的汽车工业如火如荼时,返璞归真的走路反成了一项越来越流行的运动。“走班族”在全球到处都是,最有名的就是前任英国首相布莱尔。2003年,他带头动员百姓走路上班。在步行成风的西班牙,下班后,更是举国上下都会外出散步。美国最新一项调查发现,全世界最爱走路的是澳大利亚人,每天平均要走9695步,其次是瑞士人,每天走9650步。在亚洲,最爱走路的是日本人,每天要走7168步。

在荷兰,有一个全球最大的“走路节”,已经坚持了100年的时间。心血管病专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诉记者,如今,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走路已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健身项目。仅北美洲,就有8000万人参加步行运动。美国有350个徒步俱乐部,瑞士则有120个。英国甚至把“人人享有步行的权利”明确写到了法律中,规定所有道路都要留出步行专用道。

心脑健康都能维护

世卫组织将走路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并非空穴来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曹建民指出:“如果按正确的姿势行走,走路时,人的股三头肌、股四头肌以及腰、腹部肌肉等总共13块大的肌肉群都在动。从增强体质和免疫功能上来说,步行是一种最理想的运动方法。”近年来,关于走路促进身体各部位健康的研究层出不穷,总体来说,它一共为我们打开了六扇健康的大门。

心脏健康的大门。洪昭光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走路是预防心脏病最简单和最方便的方法。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博士就提出,步行锻炼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并首创了以走路作为心脏病和心梗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久前,美国一项对1645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的研究发现:与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者,其心血管住院费减少69%,死亡率减少73%。

大脑健康的大门。10月13日,路透社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表明,要防大脑萎缩、老年痴呆,途径之一就是保证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因为步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也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50%。

远离糖尿病的大门。洪昭光说,其实控制糖尿病并不难,研究表明,一星期坚持3天,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坚持4天,可降低33%;每周5天,则能降低42%。

骨骼健康的大门。AASFP亚洲运动及体适能学院、北京威尔士健身精英级私人教练付强指出:“走路能让骨骼更合理地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减少骨骼内矿物质的流失,预防、改善骨质疏松。”此外,据美国《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报道,与跑步相比,走路不仅对关节的压力小,而且还能延缓关节功能的衰退。

减轻体重的大门。散步每30分钟消耗75千卡的热量。洪昭光说:“减肥要靠长期、规律的运动,偶尔一次剧烈运动的效果只能持续48个小时。而且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猝死,很危险,只有步行最合适。”

长寿的大门。“雷洁琼95岁了,电视台采访时,问她如何能做到身体这样好,她说唯一的爱好就是天天走路,(上接第一版)还有陈立夫,为什么能活到100岁?也靠的是每天步行。”洪昭光认真地告诉记者。研究显示,每天步行超过30分钟的人,不管体内脂肪含量有多高,他们的长寿几率都比其他人高4倍。

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闲庭信步、低头走路、背着手溜达、把手揣在兜里、两臂紧贴在身边……虽然都在走路,但专家指出,这些并不是正确的走路方式,对健康的功效也不大。而在日本,专门有人教大家怎么走路。从“在哪儿走”、到“怎么走”、“走多长时间”都有一定的讲究。

走路的地方最好有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步行地点就是公园,实在没时间去,也要找道路两边有树或绿化带的地方走。北京第一健身高级私人教练范方杰认为,走路虽然是种低运动量的有氧运动,但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离马路越远越好。

穿的鞋越轻越好。付强说,走路时最好穿宽松一些的衣服,袜子也以棉质较厚的为好,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尤其鞋子非常重要,越轻越好。可以选择慢跑鞋,因为这样的鞋后跟比较牢固,能使脚踵稳定,不易倾斜。后跟的上方有适当突起的衬舌,能起到保护跟腱的作用。鞋头最好又高又圆,才不会夹住脚趾,或造成趾甲充血。

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步行时身体太放松,是没什么效果的。”曹建民说,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才是正确的走路姿势。此外,美国《预防》杂志有文章指出,走路时把意念放在脚上,感觉脚跟到脚尖逐一踩踏到地面,能起到转移注意力、放松精神的作用。如果想瘦身,最好走坡路或爬楼梯;如果是走平路,要把注意力放在收缩小腹上,走路时臀部适当地向前扭动,让腹部肌肉承担更多的力量。

每天至少走1个小时。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称,每天的走路时间加起来最好不要低于1个小时。以中等速度(每分钟90—120步)来算,走 1个多小时,路程在1万步左右、5—10公里之间比较合适。此外,付强提醒,晚饭后一小时再去走路比较适宜。“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观点并不科学,因为刚进食后,血液主要分配在消化系统,若立即运动,会使消化系统血液流往肢体,不利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走路后最好微微出汗。曹建民说:“步行运动并不追求大汗淋漓的效果,最好是锻炼完微微出汗。”洪昭光则指出,要想看走路的运动强度够不够,可以自己测一下心率,一般来说,走路后心率+年龄=170左右比较合适。

针对时间并不充裕、常坐办公室的上班族,范方杰给出了一个“办公室走路锻炼法”:练习满脚走。所谓“满脚”,是指脚尖前伸,让整个脚掌都落地,再加上小腹的力量,让人自然挺胸,整个人会变得轻盈。把重心放在小腿,练好“满脚”走和顺着直线走,走路才会沉稳不轻浮。

最后,范方杰提醒,走路前最好做些热身活动。不少人走路后往往食欲大增,此时不要放纵自己大吃大喝,可吃一些低脂肪的食品或新鲜水果,多喝水也可以缓解饥饿感。

(责任编辑:陈韶鹏 实习编辑:李紫嫣)

睡前小量运动有益健康


1、指甲摩头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成45度,用指端往返按摩头部1至2分钟。可以加强脑部供血、强健脑细胞、促进入睡。

2、拇指搓耳两手大拇指侧面紧贴耳下端,自下而上,由前向后,用力搓摩双耳1至2分钟。可以疏通经脉、清热安神、防止听力退化。

3、双掌搓面两手掌紧贴面部,用力缓缓搓面部所有部位1至2分钟。可以疏通面部经脉、防止皱纹产生、缓解精神疲劳。

4、双掌搓肩两手掌用力搓摩颈肩肌群,重点在颈后脊柱两侧1至2分钟。可缓解疲劳,预防颈肩病变。

5、推摩胸背两手掌自上而下用力推摩前胸、后背、后腰,可以疏通脏腑经脉。

6、掌推双腿两手掌心相对,分别放在左腿内外侧,从大腿根部开始,由上而下顺推下肢1分钟。再以此方法推摩右腿1分钟。

7、交叉搓脚右脚掌心搓摩左脚背所有部位,再用左脚心搓摩右脚背所有部位,然后用右脚跟搓摩左脚心,再用左脚跟搓摩右脚心,共2至3分钟。此法可消除双足疲劳,贯通阴阳经脉。

8、叠掌摩腹两掌重叠紧贴腹部,先顺时针、再逆时针环摩腹部所有部位,重点在脐部及周围,共2至3分钟。可以强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注意:做操时,闭目,心绪宁静,舌尖轻抵上腭,肢体充分放松。1至7节可采用坐姿,第8节采取仰卧位。整套操共约12至18分钟。做时手应紧贴皮肤,渗透力越强越好。做完后,肢体轻松,能够安然入睡。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哪种糖对健康最有益?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糖是指由一种或两种基本的碳水化合物单元组成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消费者通常用糖来描述尝起来有甜味的碳水化合物,但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甜的。

人们常常会在烘烤或者热饮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糖,如白砂糖、红糖、粗糖

和蜂蜜。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食品包装时,成分表中或许还有更多的细目,如玉米糖浆、棕榈糖、糖浆、枫蜜和龙舌兰花蜜等,但这些成分的数量都很少。

尽管糖的种类繁多,但它们的营养成分非常相似,它们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组成,这些都是糖的基本形式,葡萄糖和果糖在化学结构上存在细微差异,而蔗糖则是由一种葡萄糖和一种果糖组成的糖。区分糖的指标包括来源(包括甘蔗、甜菜、水果、花蜜、棕榈和椰子)、香味构成和加工程度等。

糖的类型

白砂糖:即蔗糖,它是甘蔗或甜菜加工和精炼的最终产品,在精炼的过程中,赋予糖颜色的水分、矿物质和化合物会被去除,最终精制成白砂糖;在糖的精炼过程中含有去除化合物的副产品则被称为糖浆。

粗糖:如果省略最终的精炼过程就会制造出粗糖。

红糖:当给精制的白糖添加不同水平的糖浆浆就会制成红糖。粗糖、红糖和糖浆中均含有较高含量能够赋予糖颜色的化合物;在糖的加工过程中,这些化合物来自于天然或副产品。

蜂蜜:是由蜜蜂从多种多样的花朵中采集而来,果糖是蜂蜜中的主要成分,其次是葡萄糖和蔗糖。蜂蜜的甜味来自于含量高的果糖,相对于葡萄糖和蔗糖,果糖更甜一些;同时,蜂蜜中大约含有17%的水分。

糖浆:来源于多种植物的汁液和水果,如龙舌兰(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多肉植物)、玉米、枣、葡萄、枫树和石榴等。由于龙舌兰和玉米是更为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当其浓缩成为糖浆之前会先被分解为糖。玉米糖浆通常会被进一步加工成为更甜的糖浆,如高果糖玉米糖浆等。

果糖:来源于烘干和研磨的水果,如枣。经过加工的果糖通常还有与水果类似的营养组成(如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但其含水量较低。

哪种类型的糖是最好的?

多项研究都报道了白砂糖的不良健康效应及高果糖玉米糖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用一些糖替换另外一些糖呢?

甜度和含糖量

有些糖,比如蜂蜜和龙舌兰糖浆中富含果糖,果糖比葡萄糖和蔗糖更甜,因此少量的这些糖就能够获得与白砂糖类似的甜度。蜂蜜和糖浆的水含量较高,因此其含糖量要少于等重量的白砂糖。

抗氧化特性

由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和精炼过程,加工及精炼程度较低的糖含有较多的矿物质以及赋予植物颜色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细胞损伤,防止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

尽管枣类中糖和糖浆的抗氧化能力是白砂糖和玉米糖浆的很多倍,然而与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相比,它的含量仍然相对较低。例如,食用500克以上的枣糖或糖蜜与食用一杯(145克)的蓝莓含有相同水平的抗氧化剂。

升糖指数

进食后,不同类型的糖会以不同的速率来提高血液中的含糖量。升糖指数的概念用来对比含有不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摄食超过两个小时后升高人体血糖水平的能力。

纯葡萄糖作为参考的碳水化合物,其升糖指数为100,较高的升糖指数表明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较强,而血液中高含量的糖会诱发相应疾病的发病,而且升糖指数高的食物饱腹感不是那么强。

由于主要含有葡萄糖,所以玉米糖浆的升糖指数最高;而白砂糖则由50%的葡萄糖和50%的果糖组成,其升糖指数略低;龙舌兰花蜜的升糖指数最低。因此,在血糖管理方面,龙舌兰花蜜是一种比其他糖更好的选择。

抗微生物活性

由于含有多种天然化合物,蜂蜜具有多种杀菌特性,但目前研究人员并无法确定蜂蜜的抗菌活性到底是如何获得的。

相比白砂糖和其他类型的糖而言,蜂蜜、粗糖、枣糖及糖蜜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每个人都应该试图减少对不健康糖的摄入量。

温和运动 更有益于健康


专家建议,宜将“生命在于运动”倡导语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认为,“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指一种平缓的而非陡然的过程)的方式下进行。”

持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使人精神振奋,因为这样的锻炼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反之,激烈的、过度的运动却使儿茶酚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T细胞受体因“饱和”而功能锐减,同时还可反馈性地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功能。因此,超负荷运动后人体极易疲劳,甚至加重已患疾病的病情。过度运动显然对身体不利。

也有很多人只在有时间或有心情时才偶尔做运动。这种偶尔为之的“运动”,对健康更是无益,它很容易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甚至还会加重器官的磨损,导致寿命缩短。

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讲究舒适自然,循序渐进。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美国有关专家提出了温和运动健身的新观点。温和运动就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锻炼”,即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能,相当于打2—3小时的乒乓球。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一个合适运动量,进行“温和运动”呢?目前比较公认且简便易行的评判标准是,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可以用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

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每个人每天都能累积相当于半小时的“温和运动”,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乘公交车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在机关办公时不乘电梯而爬楼梯以及早晚散步等等,其活动量就基本够了。选择了适度的“温和运动”方法,就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温和运动”是持续的锻炼,它对人的意志和毅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享受到它带给你的健康快乐。

睡前适量运动 有益身体健康


某位国外的健身专家曾经对不同时间的健身效果做过不断的研究。他们认为,对中老年人来说,睡前运动比清晨或傍晚运动可能更具健身之效。下面给大家介绍一套睡前健身操:

1、指甲摩头 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成45度,用指端往返按摩头部1至2分钟。可以加强脑部供血、强健脑细胞、促进入睡。

2、拇指搓耳 两手大拇指侧面紧贴耳下端,自下而上,由前向后,用力搓摩双耳1至2分钟。可以疏通经脉、清热安神、防止听力退化。

3、双掌搓面 两手掌紧贴面部,用力缓缓搓面部所有部位1至2分钟。可以疏通面部经脉、防止皱纹产生、缓解精神疲劳。

4、双掌搓肩 两手掌用力搓摩颈肩肌群,重点在颈后脊柱两侧1至2分钟。可缓解疲劳,预防颈肩病变。

5、推摩胸腿 两手掌自上而下用力推摩前胸、后背、后腰,可以疏通脏腑经脉。

6、掌推双腿 两手掌心相对,分别放在左腿内外侧,从大腿根部开始,由上而下顺推下肢1分钟。再以此方法推摩右腿1分钟。

7、交叉搓脚 右脚掌心搓摩左脚背所有部位,再用左脚心搓摩右脚背所有部位,然后用右脚跟搓摩左脚心,再用左脚跟搓摩右脚心,共2至3分钟。此法可消除双足疲劳,贯通阴阳经脉。

8、叠掌摩腹 两掌重叠紧贴腹部,先顺时针、再逆时针环摩腹部所有部位,重点在脐部及周围,共2至3分钟。可以强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注意:做操时,闭目,心绪宁静,舌尖轻抵上腭,肢体充分放松。1至7节可采用坐姿,第8节采取仰卧位。整套操共约12至18分钟。做时手应紧贴皮肤,渗透力越强越好。做完后,肢体轻松,能够安然入睡。

男人行走锻炼 有益身心健康


徒步行走作为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人的一生当中,走是最重要的日常活动。从一岁左右蹒跚学步开始到寿终正寝,几十年间走不停步。年轻时不知走之可贵,到了老年方知人老腿先老,能否自主行走便成了衡量耄耋之人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都与直立行走相适应,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行走锻炼有益健康的原因。

如今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很多,有各项体育活动,有传统的拳术,还有风靡一时的各种气功,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走是各种锻炼的共同基础,所谓"走为百炼之首"就是这个意思。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走是一项简便易行、最能坚持、经济有效的锻炼方法。

人的脚底穴位很多,号称人的第二心脏,不少穴位连着五脏六腑。人走路等于给各个脏器进行按摩,同时还使神经放松。因此,对老年人而言,步行是一项完美的运动,技巧易掌握,花钱少,没有性别和年龄、时空、人数的限制,且不易造成运动伤害,能愉悦身心、完美体型、减肥瘦身、提神健脑、增强自信。于是,我选择了走路这一锻炼方式。从那以后,我就一边治病,一边锻炼身体。开始锻炼时每天步行二三十分钟,逐渐增至60分钟。经过多年的锻炼,我的慢性病大有好转,膝关节红肿消失了,疼痛减轻了,止痛药也停用了,体重、血压随之下降。令我高兴的是,困扰我多年的失眠症得到了好转,白天头脑清醒,降压药不吃了,冠心病也没发过。尝到了甜头,我就长期坚持,平时,无论是上街购物,还是探亲访友,都坚持以步代车。时间久了,走路成了我的运动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瘦弱的身躯变强壮了,平时连感冒发烧也少有。

从医学角度来看,行走锻炼对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循环系统方面,行走时肌肉的节律性伸缩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和淋巴的回流,从而消除下肢淤血,增强心脏功能,所以让心脏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的传统做法并不可取,坚持适度的行走锻炼更为有益。

行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缓慢容易出现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行走锻炼能得到改善。

行走锻炼还能调节神经活动。晨起行走一小时,精神焕发一天;睡前行走一小时,安然入睡一夜。

行走锻炼还能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液流量,从而增强肾功能。坚持行走锻炼,老来健康如昔,岂不美哉!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