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周跑够10公里左右就能达到很好效果

多数人都知道合理运动能保护心脏,但具体要如何运动,需要多大的运动量却因人而异。1月8日,美国奥仕纳诊所心脏病预防专家奇普·拉维博士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流行病学家、有氧运动中心纵向研究首席研究员史蒂夫·布莱尔博士共同探讨多项研究结果后认为,跑步是最简单却最重要的护心运动处方。

在涉及了5.5万人的有氧中心纵向研究中,有1.3万人常运动(指跑步),4.2万人没有进行跑步等运动项目。研究人员经过15年的随访发现,与不运动者相比,常运动者的死亡率低30%,其中因心脏病而死亡的比例低45%。常运动者的寿命比不运动者平均长3年。这说明跑步能有效降低心因性死亡风险。

不过,这并不是说跑步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就对心脏起到更大的保护作用。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将1.3万名常跑步者按运动量大小平均分成了5组,发现运动量最小的一组(每周跑步长度约6英里,即9.6公里左右,或运动总时间在52分钟左右,每周运动1~2次),也有很好的预防心脏病效果,甚至和其他四组的效果基本等同。虽然随着运动量的适当增加,护心的作用略有增加,但差异并不明显。

布莱尔博士指出,1周总共跑步6英里就能很好地预防心脏病。你可以把它拆分成每周跑步5次,每次10分钟,或每周跑2~3次,每次2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不必把跑步当成比赛一样追求速度,快走或慢跑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拉维博士则提醒,对不能跑步者(如年纪太大跑不动、膝盖受伤、背痛的人)而言,散步也能达到类似效果,不过需要的时间较长。2011年中国台湾地区一项涉及40万人的研究发现,跑步5分钟约相当于散步15分钟,跑步25分钟约相当于散步105分钟。

总之一句话,只要你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的运动,都可以列入护心运动处方,游泳、跳绳、打乒乓球等都是很好的运动。▲

jss999.COM扩展阅读

运动养生 | 走路比跑步更护心


很多人认为步行不算运动,只有跑步等大汗淋漓的运动才能更有效地锻炼身体。看来,是时候扭转这一观念了。因为美国最新的研究让人们对步行有了新的认识———步行甚至比跑步更能保护心脏。

美国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保罗·威廉姆斯发起的这项研究,将参与调查的人分成两组,其中3.3万余名跑步者加入到“全美跑步者健康研究”中,1.5万余名步行者加入至“全美步行者健康研究”中,参与者年龄在18岁至80岁之间,大多数人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

经过6年的跟踪调研,结果发现,步行比跑步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更有优势。跑步的人高血压风险降低4.2%,高血脂风险降低4.3%,糖尿病风险降低12.1%,而步行的人以上3种疾病风险分别降低7.2%、7%和12.3%。此外,步行还具有更好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经常步行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减少了9.3%,跑步仅能减少4.5%。

该研究负责人威廉姆斯指出,中等强度的步行锻炼和高强度的跑步相比,只要总体热量消耗水平相当,都能对心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在运动量足够的情况下,中等强度的步行,似乎更利于心脏的健康。美国心脏协会发言人杰拉尔德·弗莱彻则表示,缺乏运动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但也是最容易改正的风险因素。对于那些没有时间去健身房的职场人、年纪较大的人,以及不适合高强度锻炼和无法跑步的人来说,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锻炼方式,是个很好的消息。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要想保护好我们的心脑血管,普通的成年人最好坚持进行每周5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或者每周3天、每次2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此外,将不同强度的锻炼方式结合起来,也是不错的运动形式,例如每周两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加上两次20分钟左右的跑步。这些运动都可以提高心率,维护心血管健康,控制体重并降低慢性病的风险。▲

护心锻炼牢记1357


“心”爱的运动包括散步、跳绳、太极拳等

护心锻炼牢记1357

我们都知道,运动是最好的护心良方,但生活中大多数人却没有养成很好的运动习惯,想起来了就练练,忙了忘了就丢在一边。殊不知,如果运动不规律、强度不够,根本起不到锻炼心肺的目的。为此,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东星倡议,护心运动要牢记“1357”。

“1357护心锻炼原则”包括: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170减去自身年龄。掌握了这个原则,运动既能保持规律又不会过量。

马东星建议,运动过程也有讲究,应该分为三个阶段,5—10分钟的准备活动,20—30分钟的训练活动,5—10分钟的结束整理活动。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适中的运动量很重要,衡量方法有以下几点:1.运动过程中稍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正常对话;2.运动结束后,心率可在5到10分钟之内恢复到正常;3.运动后身体轻松愉快,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者其他不适感,即便出现疲乏倦怠或肌肉酸痛,也可在短时间内消失;4.运动后食欲和睡眠良好。如果运动后,休息10—20分钟心率仍不恢复正常,出现疲劳、心慌、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情况,则为运动量过大,应该酌情减少运动量。反之在运动中可以自如唱歌,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没有出汗,心率无变化或者在2分钟内迅速恢复,则表示运动量不足,可适度增加。

忙碌的生活,很多人都将运动的希望寄托于健身房,但往往收效甚微。马东星建议,运动应该随时随地,融入到生活中。他推荐以下几种“心”爱的有氧运动:最方便易行的如散步、快步走、慢跑;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跳绳、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不适宜剧烈运动的人群可选择太极拳、普拉提、瑜伽等较为舒缓的方式。运动时应穿着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运动鞋;饭后不适宜做剧烈运动;天气炎热时减少运动量、注意补充水分,天气寒冷则需防寒保暖;运动过后不宜马上洗冷水浴或热水浴,应该在心率恢复、汗水擦干后再进行温水淋浴。▲

走路比跑步更护心是真的吗?


美国最新的研究让人们对步行有了新的认识——步行甚至比跑步更能保护心脏。

美国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保罗·威廉姆斯发起的这项研究,将参与调查的人分成两组,其中3.3万余名跑步者加入到“全美跑步者健康研究”中,1.5万余名步行者加入至“全美步行者健康研究”中,参与者年龄在18岁至80岁之间,大多数人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

经过6年的跟踪调研,结果发现,步行比跑步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更有优势。跑步的人高血压风险降低4.2%,高血脂风险降低4.3%,糖尿病风险降低12.1%,而步行的人以上3种疾病风险分别降低7.2%、7%和12.3%。此外,步行还具有更好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经常步行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减少了9.3%,跑步仅能减少4.5%。

该研究负责人威廉姆斯指出,中等强度的步行锻炼和高强度的跑步相比,只要总体热量消耗水平相当,都能对心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在运动量足够的情况下,中等强度的步行,似乎更利于心脏的健康。美国心脏协会发言人杰拉尔德·弗莱彻则表示,缺乏运动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但也是最容易改正的风险因素。对于那些没有时间去健身房的职场人、年纪较大的人,以及不适合高强度锻炼和无法跑步的人来说,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锻炼方式,是个很好的消息。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要想保护好我们的心脑血管,普通的成年人最好坚持进行每周5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或者每周3天、每次2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此外,将不同强度的锻炼方式结合起来,也是不错的运动形式,例如每周两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加上两次20分钟左右的跑步。这些运动都可以提高心率,维护心血管健康,控制体重并降低慢性病的风险。

健身运动简单有效小处方


步行运动医学研究结果揭示:快步行走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的有氧健身运动。锻炼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体力、年龄和习惯,自行掌握强度。

速度一般应控制在每分钟100~130米,,每次步行持续不少于20分钟。每天最好选择在晚饭前或进餐半小时以后,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场所步行。

慢跑

慢跑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有氧代谢运动方法,对保持良好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功能衰退,预防肌肉萎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症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慢跑的速度不宜太快,要保持均匀速度,主观上不感觉难受,客观上以每分钟心率控制在180减去年龄数为宜。例如一个60岁的人,其慢跑时的心率应为每分钟180-60=120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

对于慢性病患者宜选择强度小、时间短的方案,中老年及体质较差者宜选择强度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方案,年轻人及体质较好者,宜选择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的方案。

跑走交替

跑走交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走后跑,即走1分钟后跑1分钟,交替进行。每隔2周可调整增加一次运动量,缩短走的时间,增加跑的时间。另一种是由走开始锻炼,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渐渐过渡到由慢跑代替行走。运动时间可持续20~3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适合初参加锻炼及年老体弱者。

登楼梯

登楼梯是一项健身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运动,是一种简便、有效、容易开展,且运动量便于调节的健身运动方法,深受世界上居住在大都市高层建筑中居民的青睐。

登楼梯是一项较激烈的有氧锻炼形式,锻炼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状态,一般采用走、跑、多级跨越和跳等运动形式。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初练者宜从慢速并持续20分钟开始,随着体能的提高,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长持续时间。当体能可耐受30~40分钟时,即可逐步过渡到跑、跳或多级跨楼梯。

游泳

游泳健身运动是利用人体在水中受到浮力、阻力、磨擦力,以及人体在水中处于失重状态下进行锻炼的一种全身运动,适合于各类人群。

游泳健身运动的强度与跑步大体相似,每分钟心率可控制在180减去年龄数,再减去10,比如一个60岁的人,其游泳时的心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80-60-10=110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

骑车

骑自行车健身的锻炼效果不亚于慢跑和游泳。为了达到健身目的,锻炼者必须掌握好运动的强度:初始者一般应达到每分钟蹬车60次;对于有一定基础的锻炼者,每分钟蹬速可为75~100次。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

健身运动简单有效的小处方


步行运动

步行运动医学研究结果揭示:快步行走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的有氧健身运动。锻炼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体力、年龄和习惯,自行掌握强度。速度一般应控制在每分钟100~130米,,每次步行持续不少于20分钟。每天最好选择在晚饭前或进餐半小时以后,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场所步行。

慢跑

慢跑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有氧代谢运动方法,对保持良好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功能衰退,预防肌肉萎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症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慢跑的速度不宜太快,要保持均匀速度,主观上不感觉难受,客观上以每分钟心率控制在180减去年龄数为宜。例如一个60岁的人,其慢跑时的心率应为每分钟180-60=120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对于慢性病患者宜选择强度小、时间短的方案,中老年及体质较差者宜选择强度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方案,年轻人及体质较好者,宜选择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的方案。

跑走交替

跑走交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走后跑,即走1分钟后跑1分钟,交替进行。每隔2周可调整增加一次运动量,缩短走的时间,增加跑的时间。另一种是由走开始锻炼,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渐渐过渡到由慢跑代替行走。运动时间可持续20~3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适合初参加锻炼及年老体弱者。

登楼梯

登楼梯是一项健身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运动,是一种简便、有效、容易开展,且运动量便于调节的健身运动方法,深受世界上居住在大都市高层建筑中居民的青睐。

登楼梯是一项较激烈的有氧锻炼形式,锻炼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状态,一般采用走、跑、多级跨越和跳等运动形式。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初练者宜从慢速并持续20分钟开始,随着体能的提高,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长持续时间。当体能可耐受30~40分钟时,即可逐步过渡到跑、跳或多级跨楼梯。

游泳

游泳健身运动是利用人体在水中受到浮力、阻力、磨擦力,以及人体在水中处于失重状态下进行锻炼的一种全身运动,适合于各类人群。游泳健身运动的强度与跑步大体相似,每分钟心率可控制在180减去年龄数,再减去10,比如一个60岁的人,其游泳时的心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80-60-10=110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

骑车

骑自行车健身的锻炼效果不亚于慢跑和游泳。为了达到健身目的,锻炼者必须掌握好运动的强度:初始者一般应达到每分钟蹬车60次;对于有一定基础的锻炼者,每分钟蹬速可为75~100次。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防癌护心 揭示运动保健奥秘


很多人知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但其中原因何在?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原因可能隐藏在白细胞中。运动可以让人体免疫系统保持“年轻”,进而延缓肌体衰老。

研究结果11月30日刊载于美国心脏学会期刊《循环》网络版。

端粒更长

研究人员发现,长跑运动员白细胞中染色体末端一段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比一般健康成年人的长。这段被称为“端粒”的DNA序列长度与人的衰老有关。

美国费城威斯塔研究所基因专家埃马纽埃尔·斯考达拉科斯解释说,端粒的作用与鞋带末端的塑料头类似。塑料头可以防止鞋带磨损,而端粒则可以保护染色体免受破坏。

斯考达拉科斯说,细胞在一生中不断分裂。每分裂一次,端粒长度就缩短一些。当端粒长度过短时,细胞停止分裂,意味着人体老化。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了长跑运动员和经常做运动的人白细胞中染色体端粒的长度,并将其与相同年龄段、身体健康、从不吸烟但运动量很小的人作对比。

结果显示,前者与后者相比心率较慢,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较低。不仅如此,前者比后者白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更长,且端粒酶活性更高,有助于保持端粒长度。

研究负责人、德国萨尔大学临床和实验医学教授乌尔里希·劳夫斯说:“这直接证明运动具有抗衰老作用。”

每天站1小时,防癌护心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公共卫生专家建议:办公室一族最好每天至少站立1小时,有助于预防肥胖和心脏病,甚至是癌症。长时间坐着的人多站站,对健康十分有利。

英国公共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科文·芬顿教授说,站立的好处数不胜数,比如它能改善姿势,缓解你的背部疼痛;它可以加速你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它还能提高你身体的机动性,让你多走动。

他解释道,当人站着或处于活动状态时,身体需要的能量增加,心率也会加快。通常来说,站立时,心率平均每分钟会加快10次,人体每分钟进而能多燃烧0.7千卡的热量,1小时则是50千卡。芬顿教授说,站着时,人们会更愿意走动,爬楼梯的几率也会提高。

长时间坐着办公、看电视等,对健康的危害极大,需要大家下意识地用其他活动来打断这种久坐、静坐的状态,比如站着接电话、起身干家务、站着看电视等。英国心脏基金会高级护士艾米·汤普森也表示:“心脏是你身体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论是散步还是爬楼梯,只要能让你的心跳加快,都会对你的健康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久坐的问题,今年10月,英国公共卫生局将发布新的指导方针,推动大家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小改变,真正动起来,具体的措施包括:和家人一起散步、坐公交时提前一站下车、和朋友或同事一起慢跑等。▲

简单健身运动的小处方


步行运动医学研究结果揭示:快步行走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的有氧健身运动。锻炼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体力、年龄和习惯,自行掌握强度。速度一般应控制在每分钟100~130米,,每次步行持续不少于20分钟。每天最好选择在晚饭前或进餐半小时以后,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场所步行。

慢跑

慢跑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有氧代谢运动方法,对保持良好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功能衰退,预防肌肉萎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症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慢跑的速度不宜太快,要保持均匀速度,主观上不感觉难受,客观上以每分钟心率控制在180减去年龄数为宜。例如一个60岁的人,其慢跑时的心率应为每分钟180-60=120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对于慢性病患者宜选择强度小、时间短的方案,中老年及体质较差者宜选择强度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方案,年轻人及体质较好者,宜选择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的方案。

跑走交替

跑走交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走后跑,即走1分钟后跑1分钟,交替进行。每隔2周可调整增加一次运动量,缩短走的时间,增加跑的时间。另一种是由走开始锻炼,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渐渐过渡到由慢跑代替行走。运动时间可持续20~3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适合初参加锻炼及年老体弱者。

登楼梯

登楼梯是一项健身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运动,是一种简便、有效、容易开展,且运动量便于调节的健身运动方法,深受世界上居住在大都市高层建筑中居民的青睐。

登楼梯是一项较激烈的有氧锻炼形式,锻炼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状态,一般采用走、跑、多级跨越和跳等运动形式。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护心、强骨、健脑……跳一跳身体才更好


受访专家: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副研究员 苑廷刚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社会学教授 卢元镇

谈到运动,很多中国人都选择健走、慢跑等广为熟知的形式,却很少有人关注“跳跃”运动。德国近日一项研究发现,适当的跳跃运动不仅能激发人体各系统的活力,还能提升身体力量,对健康十分有益。专家呼吁公众要重视“跳跃”运动,健康锻炼不能少了“弹跳力”。

成年了,跳少了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刘阿姨仍记得儿时跳皮筋时唱的歌谣,“校园或家门口的空地上,三四个人,将长长的皮筋绷直成几何图形,另外一两个人在皮筋圈内转身、跳跃、勾腿。” 刘阿姨感叹,20几年没跳了,快跳不动了。

一个箭步,一个跳跃,球进了!提起当年投篮的场景,从事媒体工作的王先生两眼放光。他说:“大学经常打篮球,每次在场上至少跳上几十次,感觉自己身轻如燕,纵横球场。可工作后越来越忙,锻炼少了,更别提找朋友约球了,现在跳两下就气喘吁吁。”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副研究员苑廷刚说到跳跃更是忧心忡忡:“受肌肉和骨骼发育程度的影响,弹跳力会从青少年的上升期,过度到成年后的平稳期,30岁后,肌肉活性减弱,弹跳力才开始衰减。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缺乏运动。由于肌肉和神经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他们的跳跃能力,很可能在30岁之前就已经早衰。”

记者随机采访了45名成年人,75.6%的人说不再跳了,仅24.4%的人还经常跳,主要还是陪孩子跳绳等。95.6%的人认为自己弹跳力下降,“没时间”、“跳不动”等是常见原因。

“跳少了”三大问题

在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社会学教授卢元镇看来,国人在跳的方面还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意识差。《“健康中国203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的人仅占11.9%。人们对跳跃的了解不多,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处,怎么跳才科学,目前相关的科普教育少之又少。调查显示,参与体育健身的受访成人中,健身走和跑步最受欢迎,其比例分别为68.1%和20.5%,仅有一成左右的人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

跳不动。《每日邮报》的研究表明,到了成年,跳跃约比同速度的跑步要多用24%的能量。跳跃对人体的要求较高,比如要有较强的肌肉爆发力、神经活跃兴奋程度等。一旦体质下降就容易跳不动。苑廷刚说,体重增加、力量下降也影响弹跳力。以25~29岁年轻男性为例,背力(测量腰背核心力量的主要指标)下降十分明显,从2000年的133千克降至现在125.7千克。

跳不对。以全深蹲姿势进行着地时,会冲击关节及结缔组织,增加受伤的机会。跳得时间太长,如青少年超过20分钟或成年人超过10分钟,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跳一跳身体好

相关研究表明,10分钟的跳跃活动相当于慢跑30分钟。跳跃主要有以下好处。

护心。运动能促进血液的流动,加快新陈代谢,尤其是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舞蹈等弹跳运动,更能增强心肺功能,进而提高耐寒能力。

强骨。美国研究发现,跳跃能激发骨质的生成。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女性,髋部骨密度能增加3%。

健脑。跳跃运动,能使机体供给大脑更多地能量,使大脑思维与反应更为敏捷。

紧实肌肉。经常性打球、蛙跳等,能紧实全身肌肉,消除臀部和大腿上的多余脂肪,使形体紧致匀称。

改善血液循环。跳跃还能充分刺激了脚底血管和穴位,促进经脉的气血循环。此外,常弹跳的人,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都不错。

提升跳的能力

专家提醒,提升跳跃能力虽然好处不少,但实际运动中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训练。

2~3岁:尝试跳。孩子学会走路后,家长可拉着孩子的手,或扶着腰,让他尝试用脚尖支撑,每天站立1~2分钟。也可站在台阶或树墩等物体上向下跳,但物体高度不能超过15厘米,而且家长要护住孩子,保证安全。

3~18岁:频繁跳。每天跳跃100~200次,可向前、向上跳,大一点的孩子可尝试扛着哑铃负重跳或进行扣篮、跳跃发球等练习。若是身体条件好,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运动强度。

18~45岁:坚持跳。每天坚持至少5~10分钟的跳跃练习,跳绳、踢毽子、折返跑、摸篮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5~70岁:控制跳。不建议进行过多的跳跃运动,但若身体条件不错,可选择跳舞、原地慢跑等不剧烈的活动,依然能达到不错的健身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避免剧烈运动。

最后,芮廷刚还给出了跳跃运动中的一些提醒:1.“牵拉”预热不可少。跳跃前后,最好做5分钟左右的踝关节和肌肉的牵拉练习。具体方法是: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以脚外侧着地,两脚缓慢地向内翻转。2.姿势准备好。起跳时,曲膝下蹲,腰与水平面呈30~50度,前脚掌用力蹬地同时两臂向上摆,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同时曲膝,两臂向上摆动,保持身体平衡。3.选好地点、穿好“装备”。最好在没有障碍物且有弹性的地面上运动,选择有气垫且防滑的运动鞋。▲

简单有效的健身计划


嘿嘿,体重又多了2斤,快到70公斤了!摸着厚了一层肉的小肚皮,呵呵,恩,这几天的大吃终于起到了效果(别笑我啊)可以正式实施我密谋已久的————健身计划啦!虽然我的健身器械很简单----只有一对哑铃,但这已经足够了!

编辑推荐:不得不看!45种增肌妙方

用它们就完全可以做很多健身动作了。要健身,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

首先要保证饮食,要少食多餐!多吃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如肉、蛋、豆类食品、花生、牛奶(不含三聚氰胺的)!终于找到改善自己伙食的理由啦!

其次要有科学的训练计划,一般是隔日锻炼,给肌肉足够的休息时间。

三是要有正规的动作,做动作时注意动作要领,做到位效果才会好!

四就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恒心了!慢慢来吧!我的身材目标是BEAYONGJUN !那一身疙瘩肉,PEFECT!!!!

今日热点:不了解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或自身存在某些错误观念,或照搬他人的锻炼方法,往往会走入误区,以致动摇了继续锻炼的信心……[进入健身频道]

出色男人 让肌肉显露出来 ! 大家都该尝试自虐健身法 9种最经济的魔鬼瘦身法 十种误区让你健身前功尽弃 50招!炼出穿牛仔裤最佳身材 不花钱变魔鬼身材的7个秘决 克服阻碍健身的10条心理障碍 胸部训练6规则塑钢铁胸肌

一心多用,运动更有效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最新研究显示,健身时一心多用能明显提高锻炼效果。

研究人员选取了28名平均年龄为66岁的帕金森患者和20名平均年龄为73岁的健康老年人,要求他们在骑健身车时“一心多用”,完成一系列认知任务。任务难度不等,包括当显示屏出现蓝色星星时说出“go(走)”这个单词,以及倒序重复名单上的数字等。研究人员利用一套视频运动捕捉系统记录下测试者的骑车速度。结果发现,在做最简单的认知任务时,这些老年受试者的骑车速度提高了25%,且多任务并没有削弱他们的认知能力。

研究作者、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萝莉·奥尔特曼表示,在运动时,大脑释放出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能加快思维和反应时间。当一个人进行有挑战性的新奇任务时,大脑也会释放同样的神经介质。

研究人员认为,这两种神经介质的释放能提升大脑工作效率,进而改善运动和认知表现。总体而言,帕金森患者的骑车速度要比健康老年人慢,因为帕金森患者的神经递质分泌机制受到损害。▲

@所有中年人,心内科医生喊你做护心运动


相信前不久刷屏的“油腻中年”一词让很多人都感到了危机。的确,人到中年压力大,加上很多人疏于健康管理,难免“油腻”起来,甚至让身体亮起红灯。

中年人要想摆脱“油腻”也并非难事。近日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论文表明,中年人即便因长期久坐不动出现了心脏问题,也可以通过积极运动改善。该研究对61名中年(45~64岁)受试者分组进行比较后发现,运动可能会改善左心室功能,减慢心率,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

研究提出,适当的运动是指持续两年的规律有氧运动,每周运动4~5天,运动总时间为150~180分钟。每周的运动包括一次高强度有氧运动,2~3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出汗,但仍可以不费力地与人交谈),一次力量训练,一次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鸿懿表示,运动应该像每天刷牙、更衣和饮食一样,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体来说,运动护心要牢记“359”原则,包括:每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190减去自身年龄。掌握了这个原则,运动就既能保持规律又不会过量。

保持恰当的运动量很重要,衡量方法有以下几点:运动过程中稍稍出汗,呼吸轻微加快,但不影响正常对话;运动结束后,心率可在5~10分钟之内恢复到正常;运动后身体轻松愉快,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者其他不适。如果运动后,休息10~20分钟心率仍未恢复正常,出现疲劳、心慌、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情况,则为运动量过大,应酌情减少运动量。反之,如果在运动中可以自如唱歌,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和出汗,心率无变化或在两分钟内迅速恢复,则表示运动量不足,可适度增加。

最适合中年人保护心血管的运动有哪些呢?王鸿懿表示,不妨试试以下4种有氧运动。

快步走。这是最简便安全的有氧运动,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量效果最好。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表明,步行是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的理想方法。经常走路能够改善心血管血流、锻炼心肺功能,并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游泳。游泳对人体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等多系统都能起到锻炼作用。但王鸿懿提醒,游泳要注意水温适宜,否则也会伤身。

跳舞。跳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可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减轻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摄氧量,有益心脏健康。

骑自行车。有研究发现骑单车能够将心血管功能增强3%~7%,常骑车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文章称,在20年的追踪调查中,经常骑车的人,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了11%~18%;每周只需要骑半小时自行车,就能帮助机体抵御冠状动脉疾病;在头5年跟踪期间经常骑自行车的人,相比随后15年不骑车的人,患心脏病风险可降低25%。王鸿懿强调,骑车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膝盖,适度骑行。

如果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好在运动前咨询医生,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